智能合約是一種自動執行的合約,在該合約中,買賣雙方協定的條件被編碼成代碼行。 智能合約允許在個人之間進行值得信任的交易,而不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機構或法律體系。
這些智能合約通常使用 "IF..", "THEN.." 的邏輯語句,當兩個條件都滿足時才會被執行。通過使用這種代碼邏輯,使它們很容易被編碼,且無縫執行。
這些條件可能包括將付款轉帳給相應的收款方、提供警報、或發行票據。當交易完成時,相應的區塊鏈就會被更新。這意味著該交易不能透過區塊鏈來修改或刪除。
智能合約消除了協議中的人為因素,而這通常是一份協議中最大的缺點。
智能合約的優點
效率 - 更流暢、迅速的執行過程。
值得信賴和去中心化 - 不會出現任何失誤,也不需要第三方介入。
自動化 - 無需人為干預,也無需人工執行這些合約,從而使其具有抗錯能力。
智能合約的歷史
1994 年,一位名叫尼克·薩博 (Nick Szabo) 的美國電腦科學家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。有趣的是,尼克·薩博在 1998 年發明了一種名為「比特黃金」的虛擬貨幣,比比特幣的發明早了 10 年,因此,尼克·薩博經常被認為是真正的中本聰(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),不過尼克·薩博自己否認了這一點。
薩博將智能合約比作自動販賣機,以此來證明他的觀點。人們將錢投入機器,如果輸入的金額是正確的,機器就會發放所購產品,也就是基於同樣的 "IF..", "THEN.." 代碼邏輯。他解釋說,這種互動幾乎不需要雙方之間的信任:一旦收到錢款,自動販賣機除了提供商品外別無選擇。販賣機的技術架構確保了合約將按照預期的方式完成。